一、出臺背景
一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行、量力而為,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堅持人民至上,對困難和特殊群體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做好疫情期間困難和特殊群體關心關愛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專門針對疫情期間困難和特殊群體制定的幫扶關愛政策,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锻ㄖ返某雠_正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強疫情期間困難群眾救助關愛服務,為群眾送溫暖、送關愛、送真情的具體實踐。
二是踐行為民宗旨,保障疫情期間困難和特殊群體安全溫暖過冬的迫切需要。當前,疫情形勢復雜嚴峻,又逐步進入寒冬,保障好困難和特殊群體基本生活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踐行為民愛民宗旨的具體體現。隨著元旦、春節等多個重要節日來臨,聚焦困難群眾、特殊群體的急難愁盼,積極主動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為困難群眾送溫暖、送關愛、送真情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二、主要內容
關于做好疫情期間困難和特殊群體關心關愛工作的通知,共有八項硬核措施。一是擴寬救助對象主動發現渠道。二是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三是加大急難臨時救助力度。四是及時足額發放救助資金。五是強化監督缺失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六是優化民政服務機構防疫管理。七是提升社區防控服務保障水平。八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關愛服務。
《通知》涉及的對象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等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各級政府部門管好用好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加大關心關愛服務力度,兜牢民政保障底線,確保疫情期間困難和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傳遞。
三、主要亮點
《通知》聚焦疫情防控背景下困難和特殊群體需求,聚焦社會關切,加大政策創制,統籌救助資源,加強關心關愛服務,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具有措施實、含金量高、針對性、操作性強的特點,具體有十二個亮點和創新舉措:
一是6年來首次提高了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從2022年12月1日起,將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不低于60月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75元,增幅25%,惠及94萬困難殘疾人和120萬重度殘疾人,受益對象人數位居全國第一。這是我省2016年實施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以來的第一次提標,改變了我省“兩項補貼”標準在全國的“墊底”局面,在全國提升了5個位次,呈現提標幅度大、受益對象多的顯著特點,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對困難群眾的真摯感情。
二是推進信息互聯互通,提高救助精準度。較傳統的走訪排查不同,進一步明確了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數據共享長效機制,加大對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加強部門間信息比對和數據共享,打破部門間“數據壁壘”和“信息煙囪”,為低收入人口排查、社會救助家庭精準認定提供基礎信息和第一手資料。通過信息比對,能夠及時監測、主動發現救助對象,便于高效及時救助,提高救助效率和精準度。
三是健全主動發現機制,拓寬救助服務渠道。進一步暢通省、市、縣三級救助服務熱線,提高辦理效率和質量。鄉鎮(街道)在轄區發生疫情災情等突發事件期間,迅速開展集中排查。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社會工作服務站的作用,形成以村(社區)排查為主,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主動發現隊伍,便于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四是適度擴大保障范圍,鞏固兜底保障成果。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經個人申請,可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實現“戶?!焙汀叭吮!毕嘟Y合,突破了以往“戶?!钡募s束局限,進一步降低了救助門檻,拓寬了救助保障范圍,加大了低保擴圍增效的力度?!锻ㄖ愤€完善了低保對象動態管理機制,規定各地可根據疫情形勢決定暫停開展低保退出工作,在疫情緩解后根據情況進行低保復核認定,實行動態管理,有力緩解疫情對困難群眾生活帶來的沖擊,進一步增強困難群眾的抵御風險的能力。
五是實施就業成本扣減措施,進一步穩就業。鼓勵有就業能力的低保對象積極就業,對外出務工、返崗復工的低保對象,在計算家庭收入時按照務工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30%扣減務工成本;對就業后家庭人均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家庭,可給予不超過6個月的漸退期。通過政策實施的連續性保障低保家庭經濟狀況相對穩定,促進其增收致富,便于穩經濟、穩就業,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六是完善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推動價格補貼擴圍增效。從省政府層面建立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并將聯動機制啟動條件中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單月同比漲幅由3.5%降到3%,降低了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啟動條件,階段性擴大價格補貼對象范圍,新增將低保邊緣人口納入保障范圍,并將物價補貼聯動機制延長到2023年3月底,有效緩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造成的影響。
七是采取“一事一議”“先行救助”等方式,提高臨時救助實效。對遭遇重大困難導致基本生活陷于困境的,可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救助;“實行先行救助,事后補充說明”“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這些舉措打破了戶籍地和居住地申請限制,改變了以往申請臨時救助周期長、程序多、手續復雜的情形,優化了審核確認程序,將進一步便捷臨時遇困群眾救助申請,提升救助實效。
八是運用“一卡通”實現救助資金社會化發放。對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顚S?,每月10日前將當月救助資金通過財政“一卡通”系統發放到位,同時要求各地加大財政配套力度,提前謀劃、科學測算,做好2023年的困難群眾救助資金預算工作。這便于直接將資金發放到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賬戶上,有效防止資金挪用占用、截留滯留等行為,確保每一筆救助款及時足額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九是加強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關心關愛,撐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傘”?!锻ㄖ访鞔_了地方政府、民政及相關部門、單位、群眾自治組織的職責,要求及時發現報告、落實臨時監護責任、加強救助保護關愛。要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做好臨時監護、臨時照料咨詢、轉介服務、個案追蹤、資源鏈接等工作。這為因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關心關愛提供了依據,對因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確認感染、疑似感染或需隔離觀察,父母或監護人因為外出務工或參與防疫抗疫工作需要或其他因疫情影響的造成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明確了措施,能夠有效杜絕部分孩子因為親人不在身邊而陷入無人照料的現象,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的關心關愛。
十是提升社區防控服務保障水平,筑牢社區疫情防線。社區是疫情防控的基層前沿,《通知》明確要求社區建立主動發現機制和關愛幫扶機制,完善了從走訪發現、核查上報、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的工作流程,便于社區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增加逐戶走訪密度,及時掌握困難群眾特別是疫情封控管控區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編密織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同時,要求社區把孤寡獨居老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殘疾人等作為重點幫扶對象,通過制定發放生活保障和看病就醫“明白卡”講明政策要求壓實責任,明確專人做好生活物資配備、藥品配送、重點人群照料等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走訪慰問、心理疏導等關愛服務,做實做細疫情防控形勢下的社區服務工作,筑牢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疫情防線。
十一是將民政服務機構納入聯防聯動機制范圍,予以優先關注、重點保障。民政服務機構點多面廣線長,服務對象多為老年人、兒童、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員,養老院入住的多為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行動不便、抵抗力較弱,需要上門到房間核酸檢測,在外出就醫、轉移等方面存在較大困難?!锻ㄖ访鞔_了從省級層面建立由政府牽頭、民政、衛健、疾控等單位為成員的專項工作組,將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民政服務機構納入當地聯防聯控機制范圍,能夠有效破解民政服務機構防疫物資、核酸檢測、集中隔離場所設置、就醫就治等方面的難題。
十二是建立志愿服務協調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關愛服務?!锻ㄖ芬蟆敖⒅驹阜諈f調機制”“引導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各類社會組織加大對社會救助的支持力度,積極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通過建立志愿服務協調機制,統籌志愿服務力量,提供需求信息對接,提高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效性,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基層社會工作站、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為困難和特殊群體提供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社會融入、資源鏈接、紆困解難等幫扶救助關愛服務,有利于鏈接社會資源,形成救助合力。
相關政府文件:http://www.mineys.net/portal/zfxxgk/fdzdgknr/zfwj/2022/12/b1fa2ce4aaa64cdaaee1770c9d87a4ec.htm